Skip to content

認識腦瘤

  • by

什麼是腦瘤
1. 腦瘤是局部的腦組織細胞發生不正常的分裂增殖,侵害正常的腦部組織,成因多不明,常與遺傳、輻射暴露或病毒相關
2. 良性腦瘤通常是局部生長,少見擴散,症狀發生較緩慢,若手術完全切除腫瘤,復發機率低,良性腦瘤雖不癌變,但若壓迫關鍵區域,仍需治療;5年存活率高達90%以上
3. 惡性腦瘤生長速度快,可能擴散至腦部其他部位或脊髓,需要透過手術、化學治療、放射線治療才能抑制腫瘤生長,惡性腦瘤5年存活率約20-30%,依類型而異

腦瘤的分類
1. 膠質瘤:佔原發性腦瘤的40~50%可分為以下三種類型(WHO 1-4級,惡性度依分級而定)
 星狀細胞瘤:最常見的膠質瘤,佔70-80%,多為兒童低級別
 室管膜瘤:佔膠質瘤的14%;由腦室及脊髓的室管膜細胞長出,最常發生於第四腦室底部;因腫瘤位置靠近橋腦及延髓等生命中樞,手術較難完全切除腫瘤,極易復發,因此需加上化學治療或放射線治療等輔助治療方式,兒童多見,WHO 2-3級,預後中等
 寡樹突膠質瘤:佔膠質瘤的3%;主要生長於大腦半球;手術切除是主要的治療方式,預後佳,標靶治療有效
2. 胚胎瘤:原發性腦瘤,因胚胎瘤非膠質瘤子類惡性腫瘤,此類腫瘤都需要手術合併輔助療法
 髓母細胞瘤:約佔胚胎腫瘤的70%以上,由於生長於小腦內,當腫瘤堵塞住第四腦室而妨礙腦脊髓液的排出循環,會出現腦壓增高、噴射狀嘔吐等水腦的症狀,兒童最常見惡性腦瘤,WHO 4級,需全腦放療
3. 生殖細胞瘤:佔原發性心痛的14%;較常見於男生;台灣男女比約3.4
比1;主要發生的部位在蝶鞍、松果體或基底核;因腫瘤生長位置關係,手術不易全部摘除,仍需以化學治療與放射線治療輔助,兒童多見,平均診斷年齡10.7歲,純胚芽瘤預後佳
4. 顱咽管瘤:佔原發性腦瘤的10%;生長於蝶鞍上方;臨床症狀常見孩童會出現腦壓上升和雙顳側視野缺失或視覺喪失;若手術能完全切除腫瘤,復發機率低;若手術無法完全切除腫瘤,則需以放射線治療或伽馬刀治療輔助,兒童多發,影響內分泌,復發率20-50%
5. 神經節膠質細胞瘤:佔原發性腦瘤的2%;可分為良性神經節膠質細胞瘤、分化不良神經節膠質細胞瘤和胚胎發育異常神經外皮細胞瘤等類型;主要治療方式為手術切除腫瘤,WHO 1-2級,低惡性,癲癇控制佳
6. 脈絡叢腫瘤:佔原發性腦瘤的2%;常見發生於一歲以內的小孩;腫瘤由腦室長出,因分泌過多的腦脊髓液而易導致水腦;不論是良性或惡性,都需要接受手術切除腫瘤, WHO 1-3級,惡性型需化療
7. 腦膜瘤:佔原發性腦瘤的2%;女性多見,WHO 1-3級;多數為良性,極少數為惡性;主要治療方式為手術切除腫瘤,並定期返診追蹤。
8. 神經鞘瘤:佔原發性腦瘤的1-2%;屬於良性腫瘤;常見生長於聽神經及脊髓的神經根;主要治療方式為手術切除腫瘤,成人多見,如聽神經瘤
9. 腦下垂體腫瘤:佔原發性腦瘤的10-15%;因常見於蝶鞍區;屬於良性腫瘤;壓迫視神經可能會出現視力障礙;多為腺瘤,影響荷爾蒙;主要治療方式為手術切除腫瘤
10. 錯構瘤:佔原發性腦瘤的1%;屬於良性腫瘤;常引起癲癇;主要治療方式為手術切除腫瘤;WHO 1級,兒童多見

腦瘤的症狀
腦瘤的症狀依據腫瘤生長部位可分為以下幾種:
1. 大腦半球腫瘤:感覺異常,如觸覺喪失或麻木;癲癇為最常見症狀,佔26-50%病例;單側肢體癱瘓或無力、視力喪失或減退、思想或行為能力改變、人格心智改變、記憶力喪失、言語表達困難、癲癇發作,
2. 大腦正中線腫瘤:常見於下視丘/腦下垂體瘤,兒童多生長遲緩;顱內壓升高、內分泌失調、生長緩慢或性早熟、尿崩症、食慾增加或減少、視力減退或喪失
3. 小腦腫瘤:主要為協調障礙,如手顫或寫字不穩;兒童髓母細胞瘤常見噴射性嘔吐;顱內壓升高、頭痛、昏睡、步態不穩、聽力喪失或單側耳鳴、複視、眼瞼下垂、暈眩
4. 腦幹腫瘤:腦幹為生命中樞,症狀進展快,可能有吞嚥困難或呼吸異常;兒童多膠質瘤、複視、頭部傾斜、頸部僵直、聽力喪失、臉部肌肉無力、說話不清楚有鼻音、肢體無力、造成跛行、寫字歪斜、人格改變

腦瘤的檢查
1. 神經學檢查:神智狀態、語言能力、運動神經、反射功能、步態平衡、眼底檢查、十二對腦神經檢查、視力、視野、聽力、記憶及思考能力、認知功能評估(如MMSE量表)及感覺測試,以定位腦區受損
2. 影像檢查:
 電腦斷層掃描:可清楚看出腦瘤位置之所在,也能粗略判別腦瘤的種類,常用對比劑增強血管/腫瘤邊界,適合急診排除出血;輻射暴露較高,不宜重複
 核磁共振造影:能精確顯現腦瘤的位置、大小、 對周圍組織的影響,可加功能MRI(fMRI)評估語言/運動區、擴散張量成像(DTI)追蹤神經纖維;無輻射,適合兒童
 其他輔助性檢查:腦電圖-能確定癲癇病灶的位置,在手術切除腦瘤時將癲癇病灶一併切除,正電子斷層掃描(PET)或單光子發射電腦斷層(SPECT)評估腫瘤代謝活躍度,幫助區分復發/壞死;磁振血管攝影(MRA)檢查血管侵犯
3. 切片檢查:
 立體定位切片檢查:以立體定位儀導引細小探針深入病灶,取出組織以做病理檢驗,微創、低風險,適合深部腫瘤
 開顱切片檢查:以外科手術方式打開頭骨,直接自腦部病灶,取出部分組織以做病理檢驗,常合併治療性切除,WHO分級及分子檢測如IDH/1p19q突變以評估預後


我們關心您的健康,提供專業,歡迎您洽詢我們。suchinyang9606@gmail.com